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水美、地美、人美”的崭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农村迅速变美的同时,历史遗留下来的“空中蜘蛛网”却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大“绊脚石”。作为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副镇长聂永平将《关于加强农村弱电和通讯电缆杆线整治,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水平的建议》带上了全国两会。
“我们的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各个通信服务单位,主体相对独立,对杆线设施布点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农村地区强弱杆线杂乱林立、线路密集分布现象普遍,各类线路在空中横七竖八,犹如蜘蜘网,造成乡村视觉污染,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聂永平说,由于规划选址不合理,部分杆线还贯穿农田,不仅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流转土地的对外发包,对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农村杆线建成后普遍缺乏日常管理,有些线杆早已废弃却无人处置,有些线杆东倒西歪也无人维护,而一旦涉及到移杆,往往出现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搬移成本高等问题。此外,由于无人管护,遇到台风等灾害天气,一些杆线容易造成伤人事故。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聂永平认为,前提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地方政府和各通信服务商,要主动参与,积极推进。统一思想认识后,就要明确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承担地下管道建设任务,各通信服务商承担线路穿管改造任务。通过“杜绝增量、消化存量”路径,明确要求新建杆线必须全部下地,现有杆线划出重点区域采取入地、入管、贴墙、捆扎、并线等方式,力争用3-5年时间逐步消除重点区域存量问题,逐步推进背街小巷等其它区域的整治,最终实现全面整治,确保管线整齐、美观、安全,使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有序化治理农村弱电和通讯电缆杆线,资金来源是难题。聂永平建议,地方政府可整合一部分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旅游发展项目等涉农资金用于地下管道建设,各通信服务商要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杆线整治工作。
“今后通信服务商架设杆线必须向地方政府进行申请、登记和备案,由地方政府结合村镇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聂永平说,也可借鉴铁塔公司的做法,组建专门的电缆杆线管理部门,对通讯线路统一架设、统一管理,各通讯服务商使用电缆需向电缆杆线管理部门租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飞